大家好,今天,我们来重温呼吸冥想。

这不仅是一次对话,也是一次半小时的冥想。

在录制前,两位谈话者都冥想了片刻,所以,从心境到语速,都较慢。

加入这场对话,也需要一颗安静的心。如果此刻,你有事要忙,那不妨找个从容的时间,静下来,全然地听,不是去听说了什么,而是借由文字的指引,去观察自心。


J:今天我们要重温一下呼吸冥想。

不论你对冥想有过多少了解、体验,此刻,把那些想法,全都放下,清空;在这一刻,我们一起带着一颗空白的心,像第一次那样来探索呼吸冥想。

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——冥想,真的有入门和进阶之分?

C:最初的也是最终的,最终的也是最初的。

冥想,即刻做,不是我将要做,我要做,而是即刻冥想。

我不在,但即刻冥想。



J:那在这一刻,我们借由这场谈话,一起在进行的也是一场冥想吗?

C:对。如果我们都能够超越语言,去观察内心,去理解究竟什么是冥想,那我们这样一场对话,这样一场探索,本身就是一场冥想。

抓住冥想的核心和要领,怎么做都行。

在我们开始这样一场探索之前,还得声明一下,强调一下——

咱们所说的冥想就是指观察内心,理解自性。

今天咱们把关注点放在呼吸冥想技术上,从这样一个角度来重新理解什么是冥想。

技术有它的位置,但相对于整个冥想来说,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。

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保持高度的觉察,我们在探索技术,了解冥想技术,了解如何做呼吸冥想,但它不是冥想的全部。带着这样一个觉察,我们去共同发现什么是冥想,而不是让内心完全停留在技术层面。

若技术层面过分关注,这种技术本身就变得非常的机械化,这样反而跟冥想无关。


冥想,是最重要的事


J:这场对话,其实从哪聊起都行。那咱们就从这么一个问题开始——比如说,一个人听说冥想也挺长时间了,在认真考虑,把冥想纳入到生活当中,那在这一天的什么时间冥想呢?

C:如果你真的非常严肃地想把冥想变成生活一部分,你会想尽办法把冥想纳入到你的生活里面来。

当你意识到冥想是必需品的时候,没有二话,你的生活自然会把冥想纳入进来。

但即便如此,Cico可以分享一下他的个人观察,早晨起来可以先做冥想。

把冥想当做一天中第一件事情,也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
换句话说,把冥想放到生活的最高优先级上,能这么做,想方设法这么做,本身已经是冥想的开始。

生活中,有各种你认为重要的事情,或者别人告诉你、你被影响了,认为重要的事情,能否把冥想放在所有那些认为重要的事情之上?这本身已经是冥想的一部分了。



J:比如早起之后,早饭之前,就可以冥想。那除了早上冥想,晚上冥想呢?

C:早晨冥想只是一个建议。你看,白天在你的工作、学习、生活中,可以随时随地停下来冥想,二话不说,冥想5分钟、10分钟。

晚上也可以冥想,让内心从一天的忙碌中逐渐静下来。

当然,咱们所说的都是呼吸冥想技术本身,找出特定的时间来观呼吸,清空想法。

但在一整天的生活里面,你能否保持觉察,保持对自己内心的观察?

在各种交互中,在各种反应中不失控,这可能比在特定时间打坐,更有意义,更重要。

如果你能这么做,或者你已经这么做了,那冥想已然是你的生活的一部分,这意味着你得深刻意识到「清空想法」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,可能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了。

J:关于这一点,曼谛已经做了大量的节目,但在这期空谈里,我们把关注点暂时放在了冥想技术上。

C:没错。


冥想的姿势


J:关于冥想的姿势,有各种各样的说法,这方面,Cico有什么分享吗?

C:关于冥想的姿势,咱们要把握几个大原则,切记不要吹毛求疵。

因为这样一个姿势、状态,其实非常的个人化,万人万说法。无论怎样,把握这样几个大体原则,那就是自然坐直,既可以盘腿,也可以坐在椅子上,都行。

坐直的时候,让脊椎是自然舒展的一种状态,这时候,呼吸也是通畅的。

头,尽量跟背部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,没有必要严格。平视。

总之是让背部、颈部、头部自然的舒展开来。

放松最重要,在这样一个位置,你应该感到放松,自在。

一切感到舒服、放松、自然。



J:关于双手,从个人体验来说,静坐的时候,手自然地放在膝盖上,无需做出任何的形状,是自然的、舒服的。

C:手心朝上也行,也可以手和手握着,都行,怎么舒服怎么来,这些东西,切不可过分关注,吹毛求疵。


J:关于打坐姿势,也有一种声称“什么什么坐法”,就那个姿势是最好的、最标准的。

C:哪有最好这一说,都是一些卖弄方法的邪门歪道。

只要一个人内心去追逐某个方法,TA一定不是在做冥想。

真正的冥想没有任何的方法,这便成了真正的方法。

能否即刻停止去读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?

能否即刻清空想法?开始做冥想,自己找,自己探索。

冥想是一个让你精神独立的过程。你看那些书,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,本身还是一种精神依赖。

技术没那么复杂,但你能否用心地即刻去探索它,自己亲自去试一试,放掉对错的标准,把握好大原则,不要在这些技术上吹毛求疵,陷入细节,结果又进入想法。这些想法一扭曲,带来各种的神奇体验,那不是冥想了。



J:冥想的时候,眼睛是睁着,还是闭着呢?

C:其实都行,如果室内光线比较亮的时候,不妨闭上眼睛。

总归因人而异,有的人喜欢自然微睁着,也行。

总之还是那句话,不要吹毛求疵,怎么都行。


观呼吸的要领


J:接下来就说到「观呼吸」,简简单单的三个字,也对应着不少的内容。关于观呼吸的过程,Cico能分享一下吗?

C:首先咱们尽量用鼻子呼吸,很多朋友可能有用嘴呼吸的习惯,没有对错,只是建议大家尽量用鼻子呼吸。

在我们开始冥想之前,可以搓一搓脸,挠一挠头,或是做几次深呼吸,也可以做一些伸展,活动一下腰部,动动筋骨,热热身。

然后咱们就坐好,开始观察呼吸。


为什么观察呼吸?


不是说你非得去观察呼吸,这里咱们选择观察呼吸,

一个原因是,呼吸每个人都有,大多数人可能平时注意不到呼吸的存在,只有气喘吁吁、感冒的时候可能才意识到呼吸的存在,也正是这样子,呼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可能没有什么联想。

对于很多刚刚开始练习冥想的朋友,可能是个好事,能够更容易观察呼吸,不被各种的联想带走。


第二点,其实非常的重要——呼吸是身体知觉的一部分,呼吸带来了丰富的身体感觉,呼吸不是想法。

在日常生活里,想法占了非常大的一部分,特别是那些整日从事各种脑力劳动的人,在办公室里工作,日常的交互学习,这非常容易让大脑陷入到各种想法里面。

一旦一个人陷入到想法里面,TA可能意识不到,TA陷入了想法里面,因为想法非常的细微,无处不在。

通过观察呼吸,其实就是让一个人去体会一下,不在想法里面,是什么感觉。

这才可以帮助建立一个合适的感知,不陷入想法。通过对比知道了,哦,陷入想法是这样子的;观察呼吸,不陷入想法,是那样子的。

当然每个人体验不一样,但理是这个理。



J:说到观呼吸,有一个典型的误解,同样是观呼吸,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:

一种状态是,哦,“我”要去观呼吸了,“我”要把“我”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,然后想法浮现了,走神了,“我”不管它,“我”又回到呼吸上来,这是一种状态。

在这种状态背后,自我或者说那个控制的角色,还在。

但同时你看还有另外一种状态,当内心真的能够放下一切,内心能够彻底清空的时候,这个时候呼吸作为一种明显的身体知觉,自然就浮现了,关注点也很容易自然地落在上面。

这是曼谛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一个观察,很多人在冥想入门,甚至做了很长时间冥想,依然不得要领的点。

Cico,怎么看待这两种状态?

C:此刻,不妨咱们一起来做一次冥想,来感受一下。

大家每个人去觉察这些非常细微、但非常重要的差别。

一起冥想片刻

能否此刻清空内心所有的言语,心里不说话,

没有任何的表达,任何的词语,任何的符号。

感受不是表达,表达不是感受。


自然地吸气;

自然的呼气;

不需要控制,没有你,身体依然在呼吸。

觉察到这个“我”总在画蛇添足。


吸气的时候,意识到你在吸气,全然地感受呼吸;

感受空气进入鼻孔,那种凉爽的感觉,或者任何你能捕捉到的感觉,

可以是身体的膨胀,全然的感受它,

接纳周围发生的一切情况,也接纳内心各种的状态。


呼气的时候,意识到你在呼气,全然地感受呼气带来的感觉,

可以是空气从鼻孔中流出那种微温的感觉,或者是整个身体收缩的感觉,或者是任何你能发现的感觉,全然的关注它。

依然是对周围的情况无所不包,包括内心的状况。

此刻只有呼吸,没有任何的言语、表达、画面。

你就是呼吸,呼吸就是你。


(跟随呼吸法)

在整个呼吸冥想的过程中,不要努着去关注呼吸,而是包容一切——

周围的环境、声响、光线、内心的状况,没有任何的排斥。


这样一个过程,内心会自然的关注呼吸,感受呼吸,感受周围的一切。

不排斥,全接纳。

同时内心放掉任何的言语画面。

(节目中亦有钵音,供静观)





J:在刚才这几分钟冥想的时间里,不知道大家的感受怎么样?

此刻Joyce在对话现场,就分享一下她的观察,虽然偶尔有想法浮现,但能意识到,内心还是很清净的,身体也在自然的呼吸。

这就要说到,在呼吸冥想当中,当我们全心全意感受呼吸的时候,那一刻心里自然是安静的,因为内心在全然的关注当下。

C:这种全然的关注,意味着一个人跟当下真正建立了联系。

你看,我们的生活里面有多少时刻,你在全然的关注,无所不包,不介怀,没有排斥。



J:谈到冥想,有的朋友说,当坐下来的时候想法很多,这是让一些朋友困惑,或是对冥想望而却步的地方。

在冥想的过程当中,如果我们真的是在全然地关注身体的感觉,全然地关注这一刻,内心自然是安静的;

未必非得是我的内心要非常静,我才能够去关注呼吸。Cico,这里是不是需要去厘清一些东西?

C:你看,没有先,没有后,不是说我内心要先安静,才能够观察当下;

而是你在观察当下的同时,内心变得寂静;

内心变得寂静,你才能够安然在当下,哪有先,哪有后。


关于走神


C:你看,提到冥想走神,我们不得不看一看想法。

不是说在冥想中没有任何想法的出现,那也不是一个人去追逐的目标,否则那又变成一个新的想法,把人带走。

我们在冥想中观察呼吸,也在全然的观察这个内心为何对想法如此感兴趣,对想法的内容感兴趣?

在呼吸冥想里面,这是一个内心主动调整的过程——要么内心对想法感兴趣,被想法带跑,那样的话,这个全然的观察就终止了,因为走神了嘛;

要么内心继续全然地观察,观察想法的升起,不跟想法交互,不对想法的内容产生兴趣,这样,全然的观察会持续下去,这是我们练习冥想的核心要素。

观察想法,不对想法的内容产生兴趣,也就是说不跟想法交互,这样全然的观察才能持续,否则就走神了,全然的观察也就终止了。

对于很多刚开始练习冥想的朋友,走神是非常普遍的事情。

走神就走神,立刻从走神中跳出来,二话不说,不要去想,不要去排斥,不要去做新的演绎;

而是,哦,走神了,二话不说,即刻回到呼吸上来,即刻恢复全然的观察。

这意味着内心要变得主动起来,即刻主动起来。

冥想是让一颗心在此刻变得主动,在主动中去解决所有内心被动带来的问题。

冥想 & 自我


J:很多朋友在呼吸冥想的时间里,能感受到平静,但一投入到日常繁杂的生活中,开始和各种自我进行交互的时候,内心又被扰动了。

C:咱们在节目刚开始的时候也说过,冥想技术相对于整个冥想来说,那只是一个非常小的部分。

除了打坐冥想,能做的事情非常多,都是围绕着如何在生活里面观察自己,理解自性。

生活中有各种的交互,各种的工作场景、学习场景、生活场景,各种的人与人的关系也罢,交互也罢,人与物的关系也罢,各种的事情,能否在这些繁杂的事情里面,去认识自己?

认识自己的过程,也就是带着觉去生活的过程,也就是说能否把你的生活完全当做是冥想练习。

冥想即生活,

生活即冥想。

去切实的看到生活中的一些挑战,不是你的挑战,我的挑战,而是挑战。

当一个人能够在生活里面看到那些挑战的时候,感知到那些挑战存在的时候,TA必然也会知道,该如何采取明智的行动,来改变生活状态,而不是打坐冥想一个样,生活是另外一个样。

如果是那样的话,那呼吸冥想本身又变成一个新的工具,来欺骗自己。

去观察整个的生活状态,为何活的这么糟心,不要说这是你的原因,也不要说这是谁的原因——观察。

或许在这种观察中,你就会发现,可能需要采取明智的行动来改变状态,改变结局,改变环境,来调整自己,这也是冥想的意义。

过好这一刻,才能过好每一刻,过好人生。

在观察中熄灭自我,
在观察中让明智的行动,自然的浮现。




J:当把生活当成一场冥想,一个人就会发现,在生活当中冒出来的想法,很多都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恐惧、欲望、控制和自我。

这些东西好像是杂草的根,只要这些根还在,想法可能就会不断地涌现。所以,一个寂静的心,不得不看清这些底层的困惑。

C:认清自己,看清自我在生活方方面面的展现,不是你的自我,不是我的自我,而是自我。

这意味着一个人得即刻清空想法,否则想法就是逃避。不是吗?

一个人从想法里面去汲取各种愉悦,通过各种理论、观点、结论,来合理化一些事情,这一切都是想法在作祟,这都是逃避,无法真正如实地面对自己的表现。

冥想就是抛开这些想法,看自己,如实地看自己,没有言语的表达,没有指责,没有肯定,没有判断,没有演绎,就是如实地看自己。


J:现在讨论的,是冥想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。

咱们说冥想,是在此刻 彻底 放下内心的一切想法。

此刻不放下,永远放不下。

而且这里的关键词是一切想法,要留意那些非常细微的想法,比如说,此刻“我”放下了,“我”清空了,这个“我”还没有息止,还没有清空。

然后那个自我又在衍生出各种的想法,把禅、正念、冥想矮化成了寻求内心平静愉悦的工具。这是要注意的地方。

C:可以这么说,冥想就是一场跟自我欺骗永无息止的搏斗。即刻清空想法,即刻放下自我,即刻停止自我欺骗,否则永远是自我欺骗。


J:刚才咱们说到这一段的时候,情绪也是有点激动,因为曼谛过去这段时间,也接触了一些冥想的朋友,在其中看到一些模式,一再地重复,就是关于自我。

尤其是对一些冥想做了一段时间的朋友,技术也基本都掌握了,但是自我这一关还没过完。

C:而且这种所谓的明白,很可能是自我欺骗。

自我说,“我明白了”,

但是“我”还在,那意味着什么?

意味着压根就不明白。





J:好,关于重温呼吸冥想,我们就聊到这里。

这是2021年的新版本,大概也是在2020年3月底的时候,曼谛录制过一版,详解呼吸冥想,一年过去了,我们带着初心再去探索一下。

C:没错,最初的就是最终的,最终的就是最初的,百说不厌,因为理,就这么多。

但是能否即刻感知到这些点,感知到它,而不是知道了。

能否即刻感知到这些道理是多么的重要,多么的对,多么的符合实际。


语言永远无法完全展现什么是冥想,需要每个人去亲自去验证,去感受,去感知什么是冥想。
文字只能送大家一程,
剩下的路需要每个人。
亲自去走,亲自去验证,亲自去看。

J:好,放下语言,放下依赖,放下对权威的迷信和执着。向内观察,一切自然明了。

那让我们在罄声当中,结束今天的对话。


(收听节目音频,亦可转至微信公众号Mindiverse的页面 ——  《空谈 · 重温呼吸冥想(2021)  )

相关链接:

详解呼吸冥想(2020)

再谈呼吸冥想(2022)

再探冥想要领(2023)

返回空谈目录



Cico,曼谛悟思创始人;洞悉中西方现实,涉猎数学、计算机、生物、人工智能、神经科学、哲学和认知领域;以简单、质朴的中英文,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。看清即平静,看清即行动。